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电动车电池配组问题简介(2)
szyth | 2008-08-14 19:48:05    阅读:1947   发布文章

3.3 温度对配组的影响 温度对配组的影响可分为充电时和放电时两个方面。充电时,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与温度关系很大,特别是在恒压充电情况下,电池的充电电流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即使是恒流充电,电池内的电化学反应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反应效率提高。放电时,放电容量(或时间)与温度的关系符合下式规律: C25=Ct/1+0.009(t-25) 这就要求我们在配组时,不同时间段进行充放电的电池最好不要在一起配组,即便在一起配,也要把温度的因素考虑进去。通常可以把不同时间段 (环境温度不一样)的电池的放电时间统一换算到 25℃时的时间。 3.4 设备对配组的影响 设备对配组的影响分两方面:一是设备本身精度对配组的影响,例如现在市场上出售的配组巡检仪(有的叫配组机)巡检一路电池(通常为18只)的时间1.5~5s不等,电压测量精度也不同;二是设备外部布线引起的误差,以一台24路充放电机为例,这24路与机器的远近有差别,有些可能每路的连线规格也不同,这就引起线路压降的差异。 3.5 不同批次的极板的性能差异 极板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极板的特性与这些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极板生产中的合膏温度、固化条件(温度、湿度、时间、室内温度湿度的均匀度等)、化成工艺、化成时的环境温度等在每一批次里都可能有操作上的或者非操作上的误差,这些误差必然造成极板的每批次的性能误差。因此我们的配组尽量要做到每批次的极板在一起配组。 3.6 工艺与设备的协调 要生产出好的产品首先是工艺技术,其次是设备和过程控制,这是做好产品的基本条件,一般厂家都很重视。但是怎么做到好的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协调,这是很主要也是很难并且容易被忽视的。应该说好的工艺来自车间一线,技术人员或工程师在办公室里永远编不出完美的生产工艺。编出的工艺到车间去验证,往往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不易操作的问题、设备跟不上的问题等,这时就要经过修改,修改后再拿到车间去验证,如此反复多次这个工艺就会比较完善。这就要求我们的技术人员不能老是坐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要理论结合实际。 例如充放电工艺与设备,简单的充放电机只有恒流充电和恒流放电两种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充电工艺时尽量采取多阶段的设置,以尽量提高充电效率,但同时如果阶段之间不能自动转换,又要考虑工人操作的问题,必须进行兼顾。功能比较全、功率余量大的充电机,在设置充电工艺时,往往前期电流设置的都很大,阶段转换往往以电池电压为条件,中后阶段往往又多采取恒压充电,这种情况就要考虑到电池的温度了,如果电池在温度比较高的环境中,又没有什么散热措施的话,前面大电流的充电会带来电池温升,温度的增高又会影响中后期恒压阶段的电流迟迟不降,这又会使电池的温度进一步提高,耗水增加,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再如放电,我们知道电动助力车电池一般在生产中每路18只电池,串联放电,每只电池两端引线巡检,设置电池放电终止时的电压按照每只电池平均电压10.5V,18只电池总的电压为:18×10.5=189V,工艺中就设置189V终止,结果当电池放电终止时巡检仪检测的结果是每只电池的电压都超过11.20V。这就是工艺和设备的一个典型的没有协调好的问题,原因是从电池到充放电机连接的电线的压降比较大,而这个电压降机器检测不到,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放电时,满足下等式: U1+U2+U3+……+U18=U+(Ur1+Ur2)    (1) 式中:U1—U18分别是电池1—18的端电压, U是充放电机检测到的电压,Ur1+Ur2是线路电阻R1和R2在放电时所产生的电压降。变换上式则: U=(U1+U2+U3+……+U18)-(Ur1- Ur2)      (2) 由式2看出,充放电机所检测的电压不是电池的放电电压,而是放电电压和线路压降的差值。由于线路的压降与线路的电阻和放电电流成正比,因此,放电电流越大这种现象就越明显。这就是制定工艺时忽略的问题。 上面的问题同样存在于充电阶段,充电时同样充电电流会在线路电阻(R1+R2)上产生电压降。这里不再赘述。 4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电动助力车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影响配组精度的因素很多,有材料的因素、有设备的因素、还有环境条件的因素等,有的是现在可以解决的,有的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去研究可行的措施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